您的位置:村委主任网  >  民俗非遗  >  列表

焖面:时光的印记与舌尖上的温情

在中国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上,食物不仅是人们生存的基础,还作为文化的载体存在。而面食如同一部长篇史诗,承载着中国的古老文化。从北至南,由山到海,面食以多样的形态和丰富的内涵,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了璀璨的光芒。 麦田金黄、灿烂,如同金色的波浪在风中摇曳。用小麦磨出的面粉,成就了馒头、面条、饼、包子...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8月30日

太行山下的回响——记晋南威风锣鼓

太行山下的回响——记晋南威风锣鼓
晋南威风锣鼓,古称“锣鼓”,俗称“家伙”,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打击乐艺术。其起源于尧舜时期,距今有4 000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在古代,晋南威风锣鼓常被用于宗教祭祀、庆典活动和军事行动中,后逐渐演变成民间娱乐活动。特别是在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间艺术的繁荣,晋南威风锣鼓在...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8月30日

煤的艺术之旅——记山西省大同市煤雕艺术

我国勤劳智慧的百姓素来喜爱雕刻,通过雕刻,凡动态的美均有机会被定格下来,成为永恒的艺术画卷。透过每一件雕刻作品,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家精雕细刻时的呕心沥血,大家对生活的希冀与期盼等各种缠绵的思绪也被淋漓尽致传达出来。各种情感被恰到好处地展现了出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也一次次借由雕刻被推至高峰。我们可以...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8月30日

偏关酸粥:山西美食的独特魅力

偏关酸粥:山西美食的独特魅力
山西省忻州市偏关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于世。而偏关酸粥则是这个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它不仅具有独特的风味,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生活记忆和文化传承。 加入葱花等调味品的酸粥 偏关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其起源可追溯到北宋年间,当时辽兵经常入侵,百姓生活困苦。一次,老百姓正在淘米准...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8月30日

纸上舞蹈——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传统剪纸艺术

纸上舞蹈——记山西省忻州市代县传统剪纸艺术
代县,广袤大地上的小小一隅,华夏文明滋养之地。几千年来,丰富灿烂的艺术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繁衍,为代县的文化版图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由此,也给代县带来了无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座文化古城,它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人想要一睹其容颜,探其究竟。而要想全面了解代县的文化,那就必定要去代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8月23日

山西长治八义窑:非遗之光,彩瓷的绚烂华章

山西长治八义窑:非遗之光,彩瓷的绚烂华章
在中国悠久的陶瓷历史中,长治八义窑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鲜明的地域特色,成为山西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八义窑不仅是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代表,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和民族文化的精神追求。 长治八义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其名得自古时“八义”之称,意味着“仁义礼智信忠孝悌”。...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8月14日

针尖上的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种神秘的治疗手段,它历经千年,依旧光彩夺目,那就是针灸。针灸术起源于中国,其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表明针灸的影响力和文化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 针灸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承...
时间:2024年8月6日

晋城高平面塑:传承千年匠活

晋城高平面塑:传承千年匠活
花鸟面塑 面塑是一门古老的传统民俗艺术,色彩丰富,造型生动。高平面塑俗称“蒸花馍”,是山西省高平市的一项民俗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当地民俗文化活动和节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因其精美的造型和丰富的内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我国许多地区都有面塑传统,捏制风格或古朴,或...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7月24日

阳谷木雕:以刀作笔刻春秋

阳谷木雕:以刀作笔刻春秋
以木头雕刻世间万物,于方寸之间可窥人间百态。木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呈现形式之一,各个时期各个地域,因为取材不同,雕刻内容的多样性,形成了很多独具地方特色的木雕工艺,而山东阳谷木雕便是其中之一。 阳谷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县,齐鲁文化、黄河文化在这里相映成辉,独特的地域文化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阳谷木雕。一锤一...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7月19日

中国茶俗文化的变迁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发祥地、世界最大产茶国。在种茶、制茶、烹茶、品茶、饮茶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礼仪、风俗、习惯,即茶俗。 魏晋南北朝是茶俗的萌芽期。当时,饮茶的功用主要局限在解渴、解酒、佐餐、药用、祭祀、养生等方面,也出现了将饮茶看成某种精神旨趣的初步倾向。 饮茶风尚的盛行始于唐代。唐初,北方虽有人...
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24年7月17日

潮州嵌瓷

潮州嵌瓷
老屋屋檐上的嵌瓷 放眼潮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风古韵的景致无处不在,每一处细节都可能承载着一段故事或是令人难忘的回忆。潮州茶叶、木雕、瓷器、潮绣等闻名全国,而装饰于古屋或祠堂屋檐的潮州嵌瓷,虽以其艳丽的色彩、精巧的图案夺人眼球,却少有人知。漫步潮州,不经意地一瞥,或许就能邂逅潮州嵌瓷,邂逅这种...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23日

伏龙殿往事

伏龙殿往事
高功主持大醮仪式 杨家湖是一个湖,也是一个村落。 在城镇化急剧扩张的时代,杨家湖迎来了“拆迁潮”。大批自建房倒下了,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齐整的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宽阔的马路被画上了斑马线、虚实线;路中央竖起栏杆,栏杆上挂着鲜花;路边的绿化带上种着樱花树、桂花树、玉兰树,春天到来时片...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22日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奇葩——核雕

中国民间传统艺术奇葩——核雕
核雕艺术家秋人作品《橄榄核雕观世音》 以植物果核为基础的核雕是我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绝。核雕艺术家们依据果核外形特点及起伏变化,雕镂出各种人物、走兽、山水、楼、台、亭、阁等造型。核雕的原材料有核桃、桃核、橄榄核、象牙果核、杏核、樱桃核等。最佳的是油橄榄核,体积仅有一节指头那么大。在小小的橄榄核上进行雕刻...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22日

坡脚村的布依族把式舞

坡脚村的布依族把式舞
灵堂前的把式舞表演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家喻户晓的歌谣唱出了中华大家庭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每个民族都是一枝花,都有独属于自己的民俗文化,其中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更是不胜枚举。这些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犹如花瓣,让中华民族这朵花得...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22日

寻味菌子

菌子或藏身于树下,或藏身于荆棘草丛中,只有扒开覆盖物,才能发现它 “雨季一到,诸菌皆出,空气里到处都是菌子气味。无论贫富,都能吃到菌子。”这是汪曾祺先生笔下的云南。菌子仿佛有一种魔力,造就了彩云之南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也让各地游客在雨季时候纷至沓来,就连那首“红伞伞,白杆杆,吃完一起躺...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19日

童年红薯香

童年红薯香
用微波炉烤好的红薯,色香俱全,却少了童年的味道 不同地区对地瓜的称呼有所不同,有的地方称之为山芋,有的称之红苕,而在我们老家,则将其称为红薯。 红薯不全是红的。在我的印象中,几年前村里人种的红薯是玫红色的外皮。一根根红薯细长而又挺拔,出土后,沙质土壤会迅速风干并从薯身上脱落,使整个红薯在阳光下泛着一层...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19日

人月两团圆

人月两团圆
远处的大风车悠闲转着,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中秋这天,回了一趟老家。金秋九月,天高气爽,微风习习。我开车带着儿子前往三十里外的家乡,沿途田野一派丰收的景象,漫绿的、金黄的,是沉甸甸的希望的色彩。远处的大风车悠闲转着,我随音乐哼唱着:“不禁笑这近乡情怯,仍无可避免。而长野的天,依旧那么暖,风吹起了...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19日

学生和我一起过中秋节

学生和我一起过中秋节
延伸在田间地头的乡间小路 十八岁那年,我从中师毕业,被分配到边远山村的一所小学教书。 学校在村子最东边,挂在半山腰上,四周被梯田和菜园包围着,取水和捡拾柴火须走上三四里羊肠小道,生活极为不便。 开学半月有余,适逢中秋放假,家在邻村的校长和同事都回去过节了,我因路途遥远,再加上交通不便,早在开学之初,就...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18日

藏在心中的稻香记忆

藏在心中的稻香记忆
杭州市临安区青山湖街道郎家村种植的超级稻 清晨,独自漫步在乡间的田埂小道上,迎面吹来的风已变得微凉。穿过草丛,两旁的小草调皮地将露珠甩到我的裤腿、鞋面上。稍不注意,那微微泛黄的树叶还会飘落在人的头顶、肩上,它们好似叛逆期的少年,想早日摆脱父母的约束,寻找自由。转眼间,盛夏已随阵阵秋雨悄悄溜走,大自然...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18日

赵家村追寻先烈足迹

赵家村追寻先烈足迹
七岭山山势险峻,风景秀美,林木繁茂,花草葳蕤 2023年9月18日,在平定县文联和县作协以及冶西镇政府的组织下,我随市文联的作家、画家与摄影师们一同来到了七岭山山脚下的赵家村采风。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与市区完全不同的自然风光,还瞻仰了多处红色遗迹;我不仅感受到了这片土地的朴实和美丽,还经历了一次难得的心灵旅行...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4年4月18日
5/2 山西省农科院金穗老年艺术团周年文化盛典纪实
四月芳菲未尽,艺韵悠然长新。4月25日,金穗老年艺术团周年庆典... [详细]
3/31 红墙内外:部队大院的岁月与信仰
在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八十年代,部队大院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详细]
3/21 山西退役军人羽毛球俱乐部与孝义市羽协联谊赛侧记
3月18日,山西中老年退役军人羽毛球俱乐部与孝义市羽毛球协会,... [详细]
3/18 从王树国"0工资再就业"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海拔
在西安交通大学卸任的第二天,王树国校长便以零薪酬姿态投身福耀... [详细]
2/27 解锁“咖旅融合”新玩法——云南普洱打造旅游新名片
解锁“咖旅融合”新玩法——云南普洱打造旅游新名片
时下正值咖啡黄金产季,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的云南... [详细]
2/27 山西永济:黄河滩麦田铺设滴灌设施忙
山西永济:黄河滩麦田铺设滴灌设施忙
春耕备耕时节,在山西省永济市黄河滩的麦田里,农户开始铺设滴灌... [详细]
2/27 我国力争到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1000万亩左右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促进再生稻发展重... [详细]
2/24 畅谈“乡村振兴”
乡村作为国家的重要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 [详细]
2/24 乡村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详细]
2/24 针线间绘未来梦,布艺中藏时代情——记山西高平市陈区镇魏庄村高平绣活
针线间绘未来梦,布艺中藏时代情——记山西高平市陈区镇魏庄村高平绣活
高平刺绣的历史,仿佛可以追溯到那一片片沃土上最初的播种。它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