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村委主任网  >  民俗非遗  >  列表

抄手如抱

在我的涪陵老家,有一种状似馄饨、云吞,但比馄饨更有料,比云吞更有棱角的小吃,唤作抄手。抄手二字相传已久,但名字出处一直不得其解。野闻中有两个说法勉强可靠:一是指其皮薄易熟,随意抄着手闲坐片刻,便已熟然上桌;二是它的形状酷似一个人抄起两只手作环抱之状,好比人在冬季避寒时两手抱胸之状。无论如何,...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闪塌嘴”的饼食——怀仁糖干炉

怀仁是山西雁门关外的一个县级市,有一种美食的形状和内容都非常特别,被叫做糖干炉,在舌尖上的中国独具风味。在我国各地,饼食是常见的食品,形状大小、薄厚不同,材料也各有不同,在不同的地方,出自不同师傅手里的饼子种类、味道繁多,各有千秋。形状特别,是怀仁糖干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饼子直径约十多公分...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杨海生肚肺汤:熬煮出来的好滋味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东街甜水巷,有一个“上党老字号”的美食馆,叫杨海生肚肺汤馆,这里有两样极品美食,一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杨海生肚肺汤”,先后荣获“山西名吃”“上党美食”等殊荣,并成为长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是白猪头肉,脍炙人口、回味无穷,成为誉满上党...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舌尖上的太谷——卷卷

现如今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日常饮食也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我们中国有一些传统民间美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还有一些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闪光。接下来,与大家共同分享从古流传至今的民间美食——卷卷。它不仅口味独特,命名也是趣味横生,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吃一口更是满口余香,回味悠长。很多人都不知...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黄豆蜕变豆皮鲜

豆腐皮,一种豆制食品。纵可追溯到公元前164年的淮南王刘安,横可遍布全球,几乎是世界餐桌上的美食。豆腐皮源于豆腐,豆腐因地域不同而略有差异,南豆腐用石膏点制,北豆腐多用卤水或酸浆点制。豆制品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味美而养生。一般意义上的豆腐多用黄豆、黑豆、大豆和花生豆等含蛋白质较高的豆类制作。其富含...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唇齿留香,忆花丫丫烧麦

若要问我最想吃什么?我想说,我最喜欢咬一口记忆中的烧麦。那正是记忆里的味蕾,吃上一口,使我的舌尖就好似经历了一场美丽的邂逅。那是我专属的记忆里的鲜美之味。有时候就是那么奇妙,心心念念地想吃到。在吃了一口之后的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花丫丫烧麦和面说烧麦那就得先说说饺子,饺子谁也吃过,不需细说。...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鸡蛋碰糕与糕花子

晋北一代,黄土高原,几千年之前就盛产黍米。糕,便是黍米面食之精品。这方水土如何滋养这一方人呢?这糕凭着它耐寒、高热的特质,必然是首当其冲、无可替代之物。所谓三十里莜面四十里糕,十里的荞面饿断腰,说的就是糕可以给予人的正能量,远非其它美味佳肴可比。鸡蛋碰糕与糕花子□任勇某天在某饭店,鄙人偶遇一...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承载着乡情的块垒

新鲜出炉的金黄块垒农村出身的人,打小是吃粗粮长大的。尤其是父母及以上几代人,在困难时期,吃糠麸、挖野菜、捋树叶、剥榆皮也是常有的事。没有精米细面,每天能吃到棒子面糊糊、块垒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假如是缺粮户,连这棒子面儿也是稀缺的。家长教育孩子时有句口禅:“不好好学习,将来你连糊糊、块垒也...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那些带着历史味道的熏制美食

有人说,人生没有烟火气,就是一个孤独的旅程!这样一个孤独的旅程,在山西是根本不存在的!提起山西,那个拥有“目”字形版图的地域,以5000年的历史积淀,从沧海沉浮里跃然而出,太行山脉、吕梁山脉,那些巍峨挺拔的三晋脊梁,似乎在用满目的青翠告诉世人山西的古老。其实,世人很少知道,在山西的古老之下,一...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下面高祖传木匠孟建银

木匠,是从古至今一门不可缺少的手艺,有着悠久的传承。在农村,盖房起屋、做家具都要请木匠。木匠是靠技术吃饭的手艺人。孟建银,平鲁区下面高村人,今年58岁,从15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手艺。在木艺界,流行这么一句话:三年学徒,五年半足,七年才能成师傅。所以在过去,学木匠手艺一般是“三年零一节”出师...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殷仙:把晋剧唱得更响

晋剧,中国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中国传统戏曲。因产生于山西省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主要流行于我国山西省中部、北部及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省的部分地区。大致上是晋语的并州片,吕梁片,张呼片地区以及大包片和五台片的部分地区。晋剧发展过程中吸收晋中地区民歌、...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在叮当声中逐渐消失的铁匠手艺

铁匠,一个曾经熟悉而又不可或缺的行业,如今已经几乎销声匿迹了。随着机械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远去。但在平鲁下面高乡下面高村,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仍在坚守着手工打铁这门手艺。他就是下面高乡打铁锻造的第五代传人——智再明。光绪年间,智再明的高祖父智威武因蝗灾爆发,从定...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登峰造极的中国牙雕艺术

  牙雕是一门古老的传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到明清时期制作工艺水准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时常作为国礼馈赠番邦。象牙雕刻作品作为承载中华文明的艺术瑰宝被世界所熟知。牙雕艺术是“燕京八绝”之一。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纤纤巧手绣出人生 记阳泉晋绣皇历包制作人孙玉英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自古以来,在山西阳泉一带一直都有佩戴黄历包的习俗。黄历包中填充着中药和香草,对驱虫消毒、提神醒脑、散浊化瘀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不过手心大小的黄历包需要经过打禙、裁剪、贴面、画图、贴图、刺绣等多重工序才能制成。在这一针一线里展示着绣娘们的心灵手巧、别出心裁,也寄...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将生命刻进年轮 记长治奥治木雕传承人任安勤

木头选自大自然,是原本就充满生机的生命体。从事木器制作,以木为载体雕花的匠人们始终认为,自远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它自然温和及纯朴天然的品质。于是,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能工巧匠用心镌刻,并付诸于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在一锤一斧间,既融合了自然之美、天人合一的精髓,又饱含了历代木雕匠人文化理念和审...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四根琴弦弹出人生酸甜苦辣 记长治市襄垣鼓书非遗传承人张俊华

张俊华鼓书表演中人物档案:张俊华,57岁,是山西省长治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襄垣鼓书的传承人,中共党员,长治市曲艺协会副主席,长治市职工曲艺艺术协会副主席,襄垣县曲艺协会主席。在上海世博会和山西文博会上代表襄垣表演的《仙堂山法显故里》鼓书,受到参会人员的一致好评。在2018年5月份天津举办的全国非遗曲...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怀仁铜鎏金 金色年华 精益求精

青铜鎏金复制品 马踏飞燕  复制品 源远流长的技艺传承 怀仁肖家人才辈出,历代以文化之族享誉乡邑。近年来,肖岗的铜鎏金和青铜器修复技艺日渐精湛, 进而蜚声五湖四海,又为这个文化家庭赢得荣誉,真可谓宝器鎏金。 清咸丰元年(1851年),江夏举人肖钰受命怀仁知县,肖家由武汉至怀仁定居。其子,即肖岗的高祖肖琪,...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二十四载坚守传统手艺留住豆腐原汁原味

豆腐是我们中国的传统食品,也是最常见的豆制品,美味而养生。作家林海音在《中国豆腐》中说过,“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作菜作汤配荤配素,无不适宜;苦辣酸甜,随意所欲”。不过豆腐刚开始井不美味,经过不断改造才有了如今的柔软细腻,这其中离不开一代代人的传承。豆腐的传承是一辈辈人技艺的继承,更是一种...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精雕细刻的下面高石匠

石匠,是从事采集石料和宝石原料,将石料加工成产品的手工业者。虽说石匠在各个职业划分中不是很抢眼的代表,但石匠却是历史传承时间最久的职业,从古石器时代的简单打磨石头到现代的石雕工艺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离不开一代代石匠们默默的贡献。 石匠对下面高的数千年历史文化发展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许多流传千古的碑文...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与泥共舞的莲

  穿过开满鲜花的小径,一座幽静的四合院出现在眼前。 “嗞——嗞——”耳畔隐隐传来机器转动的声音。循声望去,有门大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端坐在工作台前。只见她神情专注,黏满黄泥的双手正紧紧合握着中间那个旋转着的泥坯,忽而上移,忽而下拉,动作幅度很小,似在用暗劲。片刻,...
来源:《村委主任》杂志   |   时间:2023年10月19日
5/2 山西省农科院金穗老年艺术团周年文化盛典纪实
四月芳菲未尽,艺韵悠然长新。4月25日,金穗老年艺术团周年庆典... [详细]
3/31 红墙内外:部队大院的岁月与信仰
在那个充满热血与激情的八十年代,部队大院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地... [详细]
3/21 山西退役军人羽毛球俱乐部与孝义市羽协联谊赛侧记
3月18日,山西中老年退役军人羽毛球俱乐部与孝义市羽毛球协会,... [详细]
3/18 从王树国"0工资再就业"看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海拔
在西安交通大学卸任的第二天,王树国校长便以零薪酬姿态投身福耀... [详细]
2/27 解锁“咖旅融合”新玩法——云南普洱打造旅游新名片
解锁“咖旅融合”新玩法——云南普洱打造旅游新名片
时下正值咖啡黄金产季,被誉为“中国咖啡之都”的云南... [详细]
2/27 山西永济:黄河滩麦田铺设滴灌设施忙
山西永济:黄河滩麦田铺设滴灌设施忙
春耕备耕时节,在山西省永济市黄河滩的麦田里,农户开始铺设滴灌... [详细]
2/27 我国力争到2030年新增再生稻面积1000万亩左右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获悉,农业农村部近日印发的《促进再生稻发展重... [详细]
2/24 畅谈“乡村振兴”
乡村作为国家的重要积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和... [详细]
2/24 乡村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详细]
2/24 针线间绘未来梦,布艺中藏时代情——记山西高平市陈区镇魏庄村高平绣活
针线间绘未来梦,布艺中藏时代情——记山西高平市陈区镇魏庄村高平绣活
高平刺绣的历史,仿佛可以追溯到那一片片沃土上最初的播种。它在...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