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村民放心里,把责任扛肩上
潘家庄村是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新高乡下辖的行政村,位于新高乡西南5公里处,滹沱河南岸,苏高线南侧,紫金山凤凰观南麓,紧临代州古城与5A级景区雁门关,该村依山傍水,景色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善良。
据统计,潘家庄村共228户520人,其中脱贫户101户209人,监测边缘户2户7人,监测户2户4人,共计4户11人。低保户58人,五保户10人,残疾人24人。常住人口410人,在外110人。其中非贫困户常住人口92户189人,在外45户124人;贫困户常住89户183人;在外11户25人。耕地面积1700亩。
2008年,刘大青从山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2009年,她在代县电视台实习一年;2010年,她就职于医保局。2020年,刘大青当选为山西省忻州市代县新高乡潘家庄村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2022年,刘大青荣获“最美警嫂”荣誉证书
自她上任后,“带领村民奔向幸福美好的生活”“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便成为扎根在她内心坚定不移的信念,为此刘大青深感责任重大,她说:“为官一任,造福百姓,我必须把村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自己肩上。”她严于律己,在平衡好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同时,把提升个人素养作为自己责无旁贷的重要使命。她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律,严格要求自己,创新思路谋发展,攻坚克难促发展,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群众给予的权利和义务。在班子成员的共同协作下,在全村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刘大青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村房短住”成为潘家庄村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借此契机,乡村经济活了起来,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刘大青自信地向我们说:“我有信心带领我们潘家庄村村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致富必先引路,引路必须与群众心连心,与群众心连心必须靠为民干实事。在刘大青带领下,潘家庄村基层党建工作卓有成效。现阶段,中共新高乡潘家庄支部委员会下设5个党小组,共有党员25人,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议、讲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有序开展,同时严格落实驻村五天四夜工作纪律和坚持周学习例会制度,完善三台账一日记。
谈及潘家庄村基层党建工作的经验,刘大青说:“必须用好学习宣传手段,强化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的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注重宣传好、学习好党的理论知识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党始终占领和巩固党员以及群众思想的‘主阵地’。”
潘家庄村特色村房小院
刘大青高度重视基层管理工作,“政策落实是遍地开花的好事情,我们必须严格贯彻落实好每一项有利于村民的政策,扎扎实实守护好村民的幸福”。因此,刘大青为村民尽心尽力办好每一件事,尤其在紧抓政策落实方面,竭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要敢于把工作中遇到的硬骨头嚼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努力把基层工作做好。”刘大青如是说。
实施“雨露计划”,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教育方面,刘大青充分落实资助扶持政策,协调实施工作,确保这项惠民利国的扶贫开发措施落到了实处。2022—2023年潘家庄适龄儿童、就读学生人数共计52人。刘大青向我们介绍:“2023年,我们村符合‘雨露计划’资助政策的学生合计5人,我们累计发放帮扶资金15000元,义务教育阶段享受资助政策学生21人(建档立卡)。”
村民健康有保证,乡村振兴有力量。在刘大青的高度关注下,潘家庄村完善了脱贫人口基本医疗台账、大病保险参保台账和享受大病救治、慢病救助等政策台账,强化政策宣传和落实。据统计,2023年,潘家庄村新增慢性病卡办理1人,享受健康双签约协议共计135人。
住房安全有保障,“安心水”润百姓心。刘大青时刻关注保障潘家庄村村民的幸福民生工作,她说:“我们村委挨家走访落实,目的是一定要保证潘家庄村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住房全部安全,所管辖范围内的5个村小组全部实行管道自来水,水质一年监测一次,水质达标符合饮用标准,安全有保障。”
致富不返贫,振兴有底线。刘大青努力行走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一线,大力促进脱贫户稳增收是她面临的重大考验。据她介绍,目前,潘家庄村在册户籍人口共228户520人,脱贫户总数为92户201人。
在采访中,刘大青反复强调,要帮助村民真正地摆脱贫困。一是强化防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工作,推动村级数据监测网络建立,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帮扶。严格按照县、乡工作任务,针对脱贫户及重点户,开展防返贫排查,定时开展全村常住人口集中排查工作。二是村级工作队定期开展月度收支测算和防返贫监测摸排。实时监测农户收入增减及享受政策的落实情况,及早化解返贫风险,确保政策落地,帮扶到位,努力做到入户走访全覆盖,以翔实可察的监测数据为推进落实脱贫成果助力,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政策执行不间断、不落空。三是按照相关要求设立包保责任制,通过网格化监测,建立帮扶台账,按月进行精准测算收支。四是努力拓展务工就业渠道,关注就业信息,由村集体对接招聘单位,引导本村劳动力走出去。五是对有意愿的群众开展全民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大力促进知识型、技能型新时代农民工规模发展。现阶段,潘家庄外出务工人员合计约60人。六是光伏电站收益由村民共享。潘家庄村严格落实公告公示制度,按需设岗,防止泛福利化。同时,加快推进光伏收益分配及时到村到户。“2023年,我们共设置公益岗位7类,安排脱贫户劳动力人员45人,光伏收益分配到户率达100%。”
同时,经过村支“两委”积极协调和争取,潘家庄村已经与太原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拟在本村东山坡下建设城市垃圾再加工及处理设施,预计投资约两千万元,可有效解决村内部分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结合村房短住的开展,形成具有闭环的产业链,以此带领全体村民实现集体致富,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乡村在眼前。刘大青始终坚持常态化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绿化、美化、亮化程度稳步提升,并加速深化“六乱整治”,建立完善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健全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现在,潘家庄村已经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和美乡村,一进村,我们就感受到了这里天空碧蓝,空气清新,目之所及村落十分整洁干净。
潘家庄村村房内整体样貌
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村民幸福保障的“最后一千米”,“既要考虑潘家庄村发展实际,又不能超出村民的接受范围,深思熟虑之下,我们最终决定采取‘走访入户+政策宣传’的方式进行政策宣传”。刘大青一方面借助村民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如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制作发布相关小视频,受到了村民们的欢迎;另一方面利用村级大喇叭进行宣传,传统的宣传方式解决了村内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便导致的信息闭塞等问题;同时还充分利用互联网及手机微信平台,组建了村级脱贫户群、村级干部群、村党建群等,积极转发省市乡村振兴政策类微视频。因为广泛的交流与沟通,村民们对刘大青都非常熟悉,提到刘大青,他们都愿意亲切地称她为大青书记。村民们说,“大青书记的办法很新颖,宣传效果很好,我们都很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