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舅妈的黏干粮
春耕 杏花绽放,布谷鸣叫。劳动节前后,东北的乡下便开始春耕了。这时,温柔的风中,也泛起了我对糯香黏干粮的缕缕记忆。 谷雨一过,乡下人便在广袤田野上起早贪黑地忙春耕。心灵手巧的主妇开...
-
乳名里的乡情
作者本人 人的乳名,犹如阡陌上葳蕤的草木,总在岁月的晨晖暮霞里泛着泥土的馨香,不经意间的回首,缕缕乡情便款款地扑进胸襟,萌生出历久弥新的别样情怀。 当一个新的小生命呱呱落地时,父母和...
-
胸中有道 笔下有情——二独堂初识赵建功老师
赵建功老师 人生滩涂几许,相遇总是充满惊喜与意外,因缘际会之下,俗众被冥冥中牵引着送往各处,清代著名医学家尤在泾说...
-
雀儿东南飞
婺源篁岭晒秋 水门汀晒场上平平整整地铺洒了大片新收的稻子。阿爷头戴草帽,手握一杆九齿钉耙,将一摞摞的稻谷上下翻覆,直至平铺。他时不时拎起脖颈上吊着的一挂汗巾擦擦汗,汗巾湿漉漉的,松...
-
启梦七峰山
七峰山景区 家住七峰山脚下,幼时望山,只觉山势峭拔,壁立千尺,高不可攀,不知山的另一边是什么。山外有山青不见,山内却是一处引人入胜的水月洞天,泉岩飞瀑倾泻,神仙洞洞谷险幽,玉女溪清...
-
平遥农耕文化溯源
平遥位于晋中盆地之腹,历史上晋阳湖曾漫无边际覆盖于此,随着地质结构的变化,晋阳湖不断枯涸乃至消失,先民开始在湖水退去的土地上生存并繁衍。聚落不断更迭,留下大量的印记。农耕,...
-
一套图片集半部古交史——《图述古交》画册的价值与思考
外界对古交的印象是极其单一的,到处是轰轰烈烈开采的煤矿,环境被严重污染,文化十分贫瘠,农业落后到几乎被忽略。也怪不得别人,古交市就是一个因煤炭而设立的县级行政区,但说这块土...
-
我的村庄我的平座
平座远景 平座是生我养我的故乡,是一个隐藏在大山里的自然村落。故乡的影子,在一个个山头上,在一列列梯田里,在久远的记忆深处。 一 我的故乡,是十二世祖文官公从繁峙城小关...
-
一块残碑忆古城
藏在野草里的残碑 必须承认,我来晚了。 相隔不过十几公里,这么多年,多少次来回路过,竟从未有机缘相识,更没有深入去了解这里有个传奇人物和他故里的变迁。仓促而汗颜,就是...
-
青山在
供人渡湖到对岸前去“挂山”的小船俗话说:“死生亦大矣。”关于生死,我们这里的风俗大多和山有关。青山静默无言,收容来了又走了的人。关于生,在农村,过去有人家生了娇儿贵女,担心...
-
老屋情怀
老屋门前的大片稻田去年春季,连续下了好几场大雨。家乡有人捎信说老屋快要倒了,我和父亲立马回了一趟家乡。老屋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县郊以南,坐落于龙源口乡裕富村与峨田村之间的...
-
那山那村那人
公益林定点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正在测量树的直径塔子沟风景区位于辽宁省阜新市水泉镇塔子沟村,以藏传寺院——积庆寺为主体,以摩崖造像、地藏殿等人文景观为主要内容,集山、水等自然...
-
拾铁往事
长江南岸支流水阳江江畔水阳江沿着蜿蜒曲折的河道奔流,一艘艘高耸入云的铁驳船矗立在烈阳下,铁驳船在镶嵌着金边的天空下熠熠生辉,偶尔有一簇簇火花飞溅,却被赤红的焊铁面罩阻挡,面...
-
母亲
母亲看到这些蔬菜长得这么好,决定多摘一些与邻里分享一上个月休假,我回家看母亲,母亲说她想回老家看看。于是,在简单地准备了一些食物后,我们踏上了回老家的路。我们住在县城,离老...
-
秋味四记
牙黄色的藕褪去外皮别是一番模样莲藕记藕下来了,身着牙黄色外衣,一副不修边幅的模样,被商贩们随意堆放在三轮车上或是路边。街上,有的商贩专门卖藕,也有的兼带着卖其他菜。专门卖藕...
-
戎存仁把一生奉献给党
投身革命洪流1919年4月,戎存仁出生于山西平鲁县(现平鲁区)营房沟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很小的时候,戎存仁便跟着家人下地干农活,但懂事的他从来不叫苦叫累。在他11岁...
-
忆戎存仁
1999年新春的一天下午,我应邀到一位老乡家作客,适逢其父母与他们一家欢聚一堂,叙聊家常。俗话说:“老乡见老乡,热情加三份”,寒暄的话题自然转到了家乡这块热土上。在融洽的交谈中...
-
张崖沟惨案
1940年农历三月初四,雁北妇救会的13位女同志,还有以雁北六支队二营教导员田祥瑞为首的5名男同志,一共18个人,向张崖沟转移。黎明时分,东方发白,下了点雪。他们在张崖沟吃过饭,来到...
-
王如柏:将一生奉献给三线建设
1959年王如柏任毕节专属统计局副局长时照片王如柏出生在云南镇雄县的一个贫困家庭。“我从小没有读过什么书,7岁就开始放牛。12岁时,去城里当学徒工,但也遇上自己人生当中第一位恩师—...
-
苏轼的祠堂
车抵眉州,已近黄昏。从酒店十三楼的阳台上望下去,三苏祠矮居几百米外老街纵横的民居中。就是那一点点隐隐出现的围墙轮廓,在我脑海逐渐清晰放大,“一门父子三词客”之精神气魄波涛般...